2024年,中国直销行业迎来了变革之年,《直销管理条例》和《禁止传销条例》被正式列入“预备修订”之列,标志着条例修订工作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2025年恰逢两部条例颁布实施20周年的重要节点,为此,我们专访了CCTV“焦点访谈”栏目专访学者、中国直销问题研究专家、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营商环境研究专委会主任胡远江教授。胡远江教授站位中国营商环境的优化与行业高质量发展,对于直销修法的必要性与紧迫性,进行了详细分析与解读。

CCTV“焦点访谈”栏目专访学者、中国直销问题研究专家、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营商环境研究专委会主任胡远江教授
01.
条例修订的三大必要性
2005年,《直销管理条例》和《禁止传销条例》相继颁发并实施,为直销市场的规范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胡远江教授认为,随着直销市场的快速成熟与演变,现行条例已难以全面适应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需求。重新审视这两大条例,修法显得尤为必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条例运行近20年,滞后性凸显
两个条例实施已近20年,这期间,国家经济环境、消费环境、产业环境以及国际贸易环境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面对新的市场环境和发展趋势,其与现实发展的不匹配性日益凸显。条例亟需与时俱进进行调整,以避免出现与当下整个行业与行业内企业创新发展需求不匹配的严重滞后性。
2.直销行业对当下中国经济社会的正能量贡献受影响
回看中国直销行业20年的发展历程,可谓跌宕起伏。直销行业在有序发展的同时,也受到了金字塔欺诈、传销等行为的干扰。然而,当我们重新审视直销行业时,不难发现其在助力就业、拉动内需、提升消费、丰富市场主体、稳定外资,以及推动“健康中国”、“美丽中国”、“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落地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和价值。
然而,由于现行条例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直销行业的活力、发展规模、增长速度和贡献度。因此,从强化行业正能量的角度出发,对《直销管理条例》和《禁止传销条例》进行进一步的修正和完善显得尤为重要。
3.法律的公众适应性缺陷严重,与实际运行脱节
从两个条例的公众适应性角度来看,尽管在其制定的初期,两个条例对于“多层次计酬”一刀切的条款,有效地抑制了传销在中国的肆虐,匹配于当时的立法环境;但随着时间的推进,其相关明缺陷也日渐凸显。其中特别突出的就是它的“公众适应性”问题。因为,在直销行业的一线实践中,国家批准的直销企业实际上100%都是以多层次的形式进行运作,但条例所展现的是单层次,这导致了普遍违规现象的出现。这种法规制定与实际运行之间的脱节,严重影响了其尊严、效力和公众适应性,并进而影响了整个行业健康发展所需要的公平公正宏观营商环境的打造。
追根溯源,问题的根源在于法规本身,这种缺陷不仅导致了行业监管与市场实际运行之间的两层皮状况,也给监管部门、执法部门以及行业管理部门带来了尴尬和困境,使直销企业都在“原罪”下运行,带镣而舞。
因此,胡远江教授认为,有必要通过修法来扭转法规公众适应性不匹配的现象。让直销企业摆脱原罪和“躺枪”的状态,走出生存与发展的窘境。毕竟,法律法规是需要不断修正和完善的,国家宪法尚且如此,更何况是这两个已经施行了近20年却未曾修订的条例。
02.
条例修订工作的三大紧迫性
近年来,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国家重点工作。中国直销作为市场经济的一个领域,虽然被众多人视为小众行业,但其对于我国经济与民生而言,缺有其不可或缺的独特作用和价值。胡远江教授从经济工作、营商环境、国家深化改革背景下三个方面谈及了修法工作的紧迫性。
1.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直销修法正当时
(1)拉动内需的紧迫性
前不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列出了2025年度九大任务,主要针对近几年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压力、核心堵点和难点。而直销行业在某些重要领域展现出其独特价值和能量。特别是在提振消费方面,直销行业作为一个消费驱动发展的行业,通过其对终端消费者的教育、科普,能够有效激发消费者的潜在消费欲望和行为积极性。据相关统计分析数据显示,其对我国GDP增长的潜在贡献可以达到1%以上。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直销行业对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出的提振消费目标,可以发挥积极作用,修法工作对于进一步发挥这一作用具有紧迫性。
(2)稳定外资的紧迫性
据商务部直销行业管理平台数据显示,目前在中国88家直销企业中,外资直销企业占比高达36%,达到32家,它们是我国外资的一些重要组成部分,且来源广泛,遍布全球。为了确保这些外资企业在中国能够稳定持续发展,中国的法律法规必须与国际接轨,提供更加友好、更加宽松的法律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外资企业在华加大投资,也能吸引更多国际品牌和企业进入中国市场。
(3)助力“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的紧迫性
“乡村振兴”作为我国的重要国家战略,与“健康中国”等其他国家战略一同构成了国家发展的宏伟蓝图。从社会整体层面来看,这也是保持国家经济稳健增长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确保人民幸福生活的基石。企业的健康发展对于深入推动这些战略的实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直销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展现出在推动“乡村振兴”等国家重大战略落地方面的潜在能量和独特价值体系。
胡远江教授认为,从这个角度来讲,从落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地国家战略、舒缓相关行业和产业下行压力的角度来说,建立一个更好的法治环境,建立一套更加公平合理法律体系,都是迫在眉睫的事情,是必须解决的一个事情。
2.优化营商新环境,直销法规待革新
2024年,国家层面高度重视营商环境的优化与提升。无论是国务院常务会议,还是发改委的公开发言,以及司法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最高人民检察院等部门的行动,都表明国家正在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旨在推动国家经济持续健康增长。同时,针对当前营商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如“远洋捕捞”、过度执法和任性执法等严重问题,国家正在大声疾呼要求遏制这些现象,并全面进行有效督查,以改善经济发展的营商环境。
直销行业作为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由于法规存在的缺陷以及公众适应性的不足,长期以来饱受各种非正常“执法经济”因素的严重干扰,这已经导致行业发展信心不足,其本应有的贡献也严重受挫。
究其根源,造成这一现状的核心原因之一便是法规上的缺陷与滞后性,反映了两个条例的修正的紧迫性。
3.深化改革新篇章,直销条例需修正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国家明确了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战略方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提出了优化营商环境的40条举措,特别强调了推动营商环境国际化,注重与国际标准的对接和融合。考虑到这两个条例在制定时与国际标准存在一定的差距,在深化改革的背景下,我们应充分发挥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作用,推动条例的修正,使其更符合国际化的要求。
03.
结语
胡远江教授系统地分析了《直销管理条例》和《禁止传销条例》在颁布实施20周年之际,修订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从条例的滞后性、直销行业的独特价值受阻以及条例公众适应性不匹配等多个角度,深入剖析了修法的重要性。
时移世易,变法宜矣。直销行业的法律法规亦应与时俱进,适时调整优化,以适应当前行业的发展需求,确保其健康、有序地发展,放大其独特的社会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