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直销在看似繁花似锦的景象背后,也有不为人知的行业浮躁、恶意竞争、产品同质化严重、经销商队伍频繁更换平台、直销企业频繁更改制度等问题存在。直销企业更需要坚守企业底线,回归行业本质,尊重发展的规律,才能长久稳定的经营。
对于近期中国政府一连串的大动作查处非法传销,湖南炎帝生物工程公司全球执行总裁钟建和直言,这一波“打传规直”,眼前虽然会波及到正规直销事业的推展,但严格规范查处,对行业长远发展来说毋宁是好的。
挂靠是直销的一大乱源
钟建和坦言,除了非法传销的混淆视听,某种程度影响到直销事业活动的进行,目前市场上团队“挂靠”严重的现象,则是直销行业最大的乱源之一。接收团队挂靠就像吸毒一样,吸食之初可能有短暂的业绩喷发,但实质上剧毒已经慢慢在崩解你的五脏六腑,吸得越多,死得越快。
钟建和指出,这些挂靠的团队,不是公司长期培养训练出来的人,跟公司没有革命情感,文化、理念、作法有时甚至南辕北辙,他们原不是企业的投资拥有者,也不会是企业的辛勤耕耘者,引进这种团队,只会坏了自己原本的一盘好棋。
中国金日制药公司副总经理马文彬则表示,在中国直销市场不断蓬勃发展的当下,许多中国本土企业看到了直销模式带来的巨大发展空间,也在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渴望藉由直销走出困境,改写命运;但在看似繁花似锦的景象背后,也有不为人知的行业浮躁、恶意竞争、产品同质化严重、经销商队伍频繁更换平台、直销企业频繁更改制度等,一些为了争夺眼前利益的做法。
马文彬认为,“万事起头难”是每一个行业的规律,在经营初期人才和团队都不具优势的情况下,直销企业不能为了快速建立团队,就贸然引进带枪投靠的部队。“挂靠现象在外资企业较为少见,因此中国本土直销企业更要坚守企业底线,回归行业本质,尊重发展的规律,才能长久稳定的经营。”
反应慢,外资企业不再独霸市场
外资企业是伴随着中国直销一路发展而发展的,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外资企业拥有较强的人才优势与管理优势,也有健全的产品体制和丰富的市场运作经验。但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仍然受到电商、微商、新零售等的跨界打劫,消费习惯、产品需求、消费平台、直销团队作业模式等都面临着新的挑战。正所谓“船大难调头”,在很多新起的中国直销民族企业纷纷结合新的消费习惯,进行调整和改变的时候,大部分的外资企业还处于观望。
马文彬表示,中国的外资直销企业虽然进入中国市场多年,但经营架构上,仍然由母公司主导管理,所以对于市场一线的嗅觉不够;再来,由于外资直销企业对中国市场的外事公共关系、媒体交际处理上远不如内资企业灵活,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发展。“所以,外资直销企业在当前环境下优势越来越弱。”
2015年12月31日,中国境内共有直销企业71家,其中外资占27家,内资占44家;到2017年9月30日,中国商务部官网登记直销企业89家,其中内资直销企业57家,占比64%,新增13家;外资企业32家,占比36%,新增5家。同时,商务部最近公示的申请直销牌照受理企业名单中,大约有30家,全部为内资企业。
近几年,中国本土直销企业不断成长,内外资企业之间,在市场、管理、战略、模式、人才等方面的差距逐步缩小,这使得内资发展相对成熟的企业会出现业绩的提升。另一方面,同样处于转型升级阶段,中国本土直销企业由于体量较小,相对灵活,面对不断变化的中国市场战况,更容易快速转变启动。钟建和说:“中国变得太快,是一个连专家都会误判的市场,所以接地气很重要。”
高举民族意识,内资企业大有可为
而抛开追名逐利的层面,中国民族直销企业更有一股爱国情怀,本土直销企业承担的是更大的品牌强国责任,这让很多本土直销从业人员愿意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从1990年第一家直销公司进入中国,直销行业在中国发展接近30年的时间里,几乎长期被外资企业所主导。但随着民族品牌强国战略的时代到来,中国本土直销企业也在不断探索中,积累经验,学习创新,雏形初现。
在政策的鼓励和支持下,中国人口的优势带来广泛的市场需求,表现出强劲的上升势头,中国本土直销企业拥有很好的机会向世界开大门。马文彬认为,接下来会出现相当一段时间的内资与外资直销企业同台共舞、百家争鸣的时代。“我相信在这样良性竞争的环境下,中国直销行业的全盛时期即将展开,未来5~8年,将是中国本土直销企业崛起的最好时机。”钟建和也说,就像电影《战狼》现象一样,在中国市场,只要中国人喜欢的就是好的,在民族意识驱使下,内资企业大有可为。
随着政府打击传销、资金盘、虚拟币等力度不断加强,直销人的生存环境不断被净化。中国的申牌制度已经把没有经营实力的企业挡在门外了,直销产业的健康共荣发展,还需要整个行业共同担负起维护直销环境的责任,透过更多元的企业交流,为整个市场的竞争发展做出正面的贡献。
走过20多年的风风雨雨,中国直销最冷的冬天已过,只要全体业者建立共识、齐心耕耘,春天还会远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