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李延亮不再担任康宝莱中国区总裁的事件引起了业界震动。在直销这个人事变动频频的行业,李延亮能够博得热议、站在舆论中心,除了他是康宝莱十余年的老臣外,或还因他曾一手将康宝莱中国区业绩提升了近十倍,缔造出其全球市场重要的“产粮区”。
一位功臣为什么会在其事业浅入佳境时被“请退”?再联想到去年离职、同样引发了无数人关注的原如新大中华区总裁范家辉;被调任为新兴市场总裁,现今鲜有信息的原嘉康利中国区总裁黄海涛等。这些外资直企大佬是否有着同样的“下课”和“换班”原因?李延亮、范家辉、黄海涛这些曾助推过各自公司业绩上涨的人,为什么会“一朝失势”?对此,本站在网络中收集了不少资料,以图能在里面找到一些答案。
李延亮,一位直销行业里的“老人”。从1997年加入安利开启自己的直销生涯,如今已过去了20年。回顾这些岁月,他前面7年分别就职于安利和天狮,而后整整13年都奉献给了康宝莱。如果说康宝莱给了李延亮一个“家”,为表感恩,李延亮也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作为回报,成就了康宝莱中国区。可惜的是,如今李延亮被宣布不再担任康宝莱中国区总裁,这段经历也终究被划上了句号。李延亮再也不能回到自己的“家”,因为他的“家”对他说:“你必须得离开了。”
尽管李延亮被免职的事件已过去一个多月,但其曾为康宝莱做出的贡献仍历历在目,所以我们不妨将时间拨回到2004年。2004年12月,李延亮加入了康宝莱中国,历任康宝莱中国销售总监、全国销售副总裁等重要职位。2007年,康宝莱中国区前任总裁钱港基离职,同年12月19日,李延亮走马上任,坐上了康宝莱中国区总裁的位置。而此时,康宝莱中国区全年的业绩才8亿元左右。在李延亮及其团队的不懈努力下,往后康宝莱每年的业绩都在往上涨,在2016年,康宝莱中国区的全年业绩甚至达到了75.2亿元,相比2007年,业绩增长了近十倍。可以说,康宝莱中国区能有今天的成就,李延亮功不可没。
康宝莱(中国)2007年-2016年业绩
李延亮的离开令人唏嘘。有声音认为这次中国区换帅是因为康宝莱被要求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供有关反腐败调查的中国区材料,有传言称在2016年6月份康宝莱就开始被调查,到了年底的时候,康宝莱美国地区的法务被罢免,接着就是李延亮被宣布不再担任中国区总裁,相信未来康宝莱中国区的法务、外事都将会面临被裁撤的情况。据了解,美国反海外腐败法也叫反海外贿赂法,简称FCPA。该法于1977年制定,期间经过三次修改,旨在限制美国公司向国外政府官员贿赂的行为,并对在美国上市公司的财会制度做出了相关规定。
其次,有人认为是美国总部人事变动影响了中国区,从而造成了这次的裁撤事件。2016年11月1日,康宝莱宣布首席运营官Rich Goudis将从2017年6月1日起代替迈克尔·奥·约翰逊担任公司新的首席执行官。Rich Goudis接任后,在很多事务上,与中国区有着巨大的分歧。
另外,有分析指出这是一场关于费用与权限的博弈。为了品牌建设与推广,康宝莱中国每年都会从销售额中拿出一部分资金自行使用,但美国总部对于中国区的行为并不认可,希望将这一权限收回。事实上,李延亮的前任钱港基离职也是因为类似的争执。
而除了以上三种原因外,还有种说法是因为经销商的投诉。李延亮严格的管理与转型不可避免的触碰到一些高级经销商的利益,他们联合起来向总部投诉,要求更换人选。
与李延亮不同的是,范家辉离职的核心因素或是如新(中国)业绩的大幅下滑。
作为如新在亚洲市场的创始员工之一,自1991年起范家辉便先后受到委派,负责开拓和管理12个亚洲市场,直到2007年才正式接任如新大中华区总裁。在当时如新中国市场一片低迷的情形下,上任不久的范家辉做出了个果断的举措:以软硬兼施的手法整饬销售员打乱定价体系的低价倾销行为。他的管理团队不仅和销售人员进行了长时间沟通,告诉他们低价倾销的弊端,还采用着“可追溯”的技术来监管产品的流出源头。
而后,范家辉及其团队还通过调整销售制度、更新产品手册等确立了事业规范,明确了以“抗衰老,卖青春”为核心的产品定位,制定出“极致与专注”的产品策略,亲手将大中华区的业绩一步步捧到了如新全球第一名。
但始料未及的是,2014年1月,《人民日报》连续三天刊发的《看“如新”怎样编织谎言》、《看“如新”怎样攻陷人心》、《“如新”在美国屡遭处罚》等报道,将如新(中国)卷入了一场连绵浩荡的风波……也正是从这一年开始,如新(中国)的业绩走向下坡路。2014年,如新(中国)业绩由2013年的64亿元迅速下跌到44.4亿元,2015年再次下跌到38亿元,大中华区、北亚地区的消费活力出现了明显下降。而作为一家上市公司,特别是中国区还曾笼罩在如新全球市场第一的光环下,变得惨淡的业绩不可避免的成为了如新集团重新考量范家辉的重要因素。
另外,坊间还有许多关于范家辉离职的、难辨真伪的原因。如,上市公司如新拥有很多身为投资人的股东,当如新(中国)业绩连年下滑时,看重投资回报的他们是如新集团管理层不得不权衡的方面;如新经销商高层有部分人对范家辉不满,面对下滑的业绩,他们趁机向总部进言弹劾;范家辉在公司行事高调,较少顾忌其他员工感受,长此以往就埋下了他“离职”事件的种子;还值得一提的是,有人表示,如新是一家把家庭和谐作为重要文化的企业,甚至其创办人罗百礼在每次大会都要携妻儿一起上台,而范家辉有着一段失败的婚姻。更不巧的是,他离婚对象还是当时刚刚被宣布为如新台湾地区总裁的张佩玲。
在范家辉离开如新不到半年的时间,嘉康利这家外资直销企业也在中国做出了“换帅”决定。2016年9月9日上午,嘉康利全球董事长兼CEO罗杰·巴纳特在北京宣布了关于发展和扩大嘉康利亚洲业务的重要决定。罗杰提出,为表达对亚洲市场前所未有的关注,目前嘉康利中国公司总裁黄海涛将另行担任新兴市场总裁,嘉康利国际事业部前总裁保莱福特·李察生将担任嘉康利中国公司的负责人。
罗杰对黄海涛在嘉康利中国业务发展中的贡献表达了充分肯定,表示后者提供了不可估量的帮助。罗杰提到,黄海涛被问及他的新职位时表示“我非常激动能有机会为嘉康利担任如此重要的新角色。嘉康利在亚洲市场有巨大的成长潜力,不论在我们已经开始运作的地区还是尚未进入的地区。”
黄海涛在被调往新职务时的“非常激动”,有几分出于真心我们不得而知,但其在嘉康利中国市场曾创造的成绩却是所有人有目共睹。据了解,黄海涛出生于中国广东,在美国完成学业,获得过犹他州州立大学商业信息学院学士学位。2009年,黄海涛正式加盟嘉康利,任嘉康利(中国)市场兼产品副总经理。一年后,他代替李集祥担任中国区总裁,正式全面负责嘉康利(中国)的直销业务。
在当时中国直销行业经理人较为匮乏的情形下,黄海涛这般拥有大陆、香港、美国生活经历,又富有直销管理经验的人是许多外资直企眼中的不二选择。嘉康利资深经销商曾透露,黄海涛入主嘉康利,是一次双向的选择。一方面来说,嘉康利看中了黄海涛多年直销经验和处事风格,认为他能够打造好公司各大品牌系列,给公司在市场开发等环节带来全新的突破点;黄海涛选择嘉康利则看中了公司的产品定位和嘉康利美国总公司的雄厚实力和深厚文化。
不得不说的是,在黄海涛加盟后,嘉康利(中国)市场也的确迎来了天翻地覆的积极变化。我们知道,嘉康利虽在2005年就进军中国,2007年成为最早一批获牌的直销企业,但其市场却迟迟未全面启动。即便有经销商以小单复制的方式进行推广,也多呈零星的态势。黄海涛到来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大刀阔斧的调整嘉康利(中国)的市场政策和商业模式,加强品牌建设,并加快整合嘉康利(中国)的市场资源和人力资源。他针对嘉康利在中国市场展现的特点和发展情况,推出了一套全新的、被称之为“五环战略”的发展模式;接纳、吸收了大量来自放弃直销市场的仙妮蕾德公司的经销商,为嘉康利(中国)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让其展现出了无与伦比的活力。从此,嘉康利(中国)的业绩便连年上涨,从2009年的5000万提升到2013年的32亿,成为了嘉康利全球市场的标杆区域。
2014年,嘉康利(中国)业绩的飙升状态被打断了,当年业绩由2013年的32亿元下跌到不及30亿元;2015更跌落至20亿元的阶层。对此,有言论尖锐的指出:对于一家重视于资本市场的美资直销企业而言,业绩的连续跌落要有人对此负责。无论其中有什么原因,在嘉康利总部的投资人看来,黄海涛作为大中华区总裁自然难辞其咎。因此,嘉康利(中国)此次易帅事件虽是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
三位本土职业经理人的相继离职,在当时都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而下面这一位则显得较为低调。刘宇文,原葆婴有限公司总裁。于2015年底加入葆婴,担任公司副总裁,3个月后便被提升为公司总裁,如今却已离职葆婴。笔者试图通过网络寻找刘宇文的离职信息,但网络上关于他的消息实在是相当匮乏,其中有了解到在2017年1月28日,作为葆婴有限公司总裁的刘宇文通过葆婴微信公众号表达出新春祝福,而后在一些重要会议提名上就再也没有出现过刘宇文,因此可以推算其或是在2017年春节之后离职。而关于刘宇文离职的具体原因,笔者曾试图向葆婴内部人士打探,但对方表示不便透露。
近两年来,外资直销企业里的职业经理人相继离开或是岗位调整,其间掺杂着这样那样的原因。但无论是李延亮、范家辉还是黄海涛、刘宇文,他们曾经都为企业做出了不同的贡献,用自己的专业带领企业迈向了另一个高度,仅凭这一点,他们就有足够理由获得掌声与尊敬。在这里,祝愿他们的未来会变得更加的精彩,哪怕某一天彻底的离开直销这个行业,相信他们也能走好自己的路,做好自己想做的事,去实现自我价值。
业内有人感叹,希望有朝一日,他们能成为本土直销经理人中的传奇。笔者想说其实他们已经是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