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玛咖种植区四川攀枝花、凉山及云南丽江等地,玛咖售价遭遇冰点,以产量最大的黄玛咖为例,今年每公斤干货的价格降到了15元以下,意味着鲜货价已落到1.5元/斤左右,价格甚至不如“萝卜价”。就连红火一时的黑玛咖,干货价格也降到几十元一公斤。价格跌至冰点带来的最直接后果是销售遇冷,记者在走访中发现,不少种植户已经无心采摘售卖,任其烂在地里。
玛咖(Maca),又名Peruvian ginseng、mack、 maca-maca、maino、ayak chichira、ayak willku等,原产于海拔3500~4500米的南美安第斯山区,现在主要分布在秘鲁中部的Puno生态区和秘鲁东南部城市Puno,为十字花科(Cruciferae)独荇菜属(Lepidium)植物。玛咖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是在90年代初,研究者在寻找“伟哥”替代品时发现了这种植物在提高性功能上的显著功效,使玛咖一举成为国际保健品和药品中的一颗新星。但是在2015年中国宁波网的一篇报道中提到,玛咖是新食品原料(旧称新资源食品),并非保健食品,虽然对于缓解疲劳有一定作用,但也是因人而异的,目前并没有任何确切的科学实验证明其对性功能有改善作用。目前市场上的玛咖存在炒作嫌疑,其保健、壮阳功效没有依据及出处。2002年云南丽江一家公司从秘鲁引种,这是目前可考的国内首次引入秘鲁玛咖。玛咖种植从丽江迅速外延到云南周边省份,价格飞涨,批发商“抢咖”。也正是这期间的大量盲目种植,危机开始显现,供大于求严重加剧,价格有所下跌;一些大型企业不再收购玛咖原料,炒作资本开始撤出。
玛咖,曾风靡一时,身价更是直线超过诸多名贵中药材。在最鼎盛的时候,多地“一咖难求”,收购商见货就抢,价格动辄上千,甚至上万元每公斤。种植户也趁势而上,不惜借钱大量种植。2016年,玛咖遇到崩塌之年。在多个玛咖产区,价格降至“萝卜价”,经销商说“行情不好”不再收购。在攀枝花,绝大多数玛咖待售;在丽江,近6万亩玛咖需要额外收购,种植户损失惨重,无心采摘,任其烂在地里。攀枝花格萨拉乡韭菜坪村,这里是四川省内玛咖主要种植区之一。初春的山地上,还有部分玛咖没有采挖,根茎以上的叶子已经焉了。
当地种植户李万才带着记者边走边聊,说到自家的230亩玛咖,他有些惆怅。230亩,这只是李万才一家种植的数量。韭菜坪村党支部书记史云海告诉记者,2015年,全村的玛咖种植面积达到了近4000亩。而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三四年前,当地人几乎还不知道玛咖究竟是什么。据当地的种植户介绍,2015年,韭菜坪村的玛咖苗全部从丽江购买,每斤玛咖种子高达4万元,加上土地承包费、耕作、薄膜及人工投入,每亩的成本达5000元。这意味着,最少的一户村民都投入了2.5万元。对于这个人均年收入仅三四千元的山村来说,这是一户家庭几年的收入。豪赌者的账面更为难看。李万才说,他投资200多万种植玛咖,钱基本都是四处借来的,且有不低的利息。为此,他只好将收获的几万斤玛咖收获,准备运到丽江烘干,期待价格回升,将这些玛咖卖出去。“这样算下来,鲜货玛咖要卖九至十块钱每公斤,才能收回成本。”但以目前的价格来看,他完全不敢出手。在玛咖销售商林海看来,玛咖或正在重走螺旋藻的道路,当年云南螺旋藻产业红极一时,后来由于市场混乱逐渐没落。还有不少人销售商认为,今年玛咖价格持续低迷,玛咖行业没有得到有效的规范也是主要原因之一。昨日,成都商报记者从攀枝花市获悉,目前,攀枝花学院和攀枝花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正在开展一项玛咖产品深加工研究项目。目前,该项目研究的玛咖酒已经上市,玛咖茶、玛咖咀嚼片、玛咖饮料等系产品也将于今年下半年上市,这或将对攀枝花本地的玛咖销售起到一定作用。不过,销售商们对此并不敢抱太大信心,有人认为玛咖市场还大有潜力可挖,但更多的销售商已经在准备离场。对于玛咖将来的走势行情,这部分销售商的表态不约而同地提到一句话:“谁都看不准,投资需谨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