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想通过饮食来呵护身体,可是网上充斥了太多吃的谣言:鸭血清肺、草莓致癌、果汁减肥、隔夜菜有毒……这些“经验之谈”你信过几个?5月20日,在由中国健康教育中心,环球时报社、安利(中国)日用品公司合办的“第三届中国营养传播大会暨2015安利纽崔莱营养中国行启动仪式”上,来自政府、学界、媒体和企业的代表深入探讨了新媒体环境下的营养传播策略。
2015年是“安利纽崔莱营养中国行”走过的第四个年头,今年活动将围绕北京、上海、广东3个省市展开,希望通过与当地营养专家及结合线上新媒体传播渠道,继续打造全媒体营养传播的盛宴。
联合发布:解析五大营养谣言
为了揪出那些曾经让人“追”过的谣言,主办方联合新华网、39健康网等媒体开展了“营养谣言调查”。调查时间为5月7日—12日,共收到有效问卷39229票。启动仪式上,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中国营养学会副理事长马冠生发布了这次调查的结果,并做了权威解读。调查发现,“鸡蛋增加心脏病风险”、“无糖食品吃不胖”、“柠檬水抗癌”、“喝果蔬汁能减肥”、“隔夜菜吃不得”是传播最为广泛的五大营养谣言。马冠生认为,这暴露出网民缺乏对营养谣言的辨识能力。
专家支招:三招识破新媒体谣言
谣言的生命力为何那么强?马冠生认为,一是营养与健康直接挂钩,而食物营养健康谣言时不时“现身”袭击公众的心理底线;二是一些内容不完整的传言和信息问题流入社会,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发生变形;三是正确、真实的营养信息相对缺乏,容易让一些谣言乘虚而入。
在新媒体环境下,如何提高公众的营养素养更成为传播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涂光晋教授说,随着微博、微信、网站等新媒体的兴起,信息发布渠道的便捷让公众很方便地拥有了话语权,“知识鸿沟”不复存在,健康教育“知信行”的模式遇到了极大的挑战。面对各种精心包装的谣言,公众一定要擦亮双眼,从以下三步着手分析:找到说法的出处;验证发言人的资质,看发言人研究的领域与自身的言论是否属于同一领域;研究同领域其他专家的说法,并进行比对,不可偏听偏信。这一步骤能有效识别 “草莓致癌”、“无糖食品吃不胖”等常识性谣言。
营养教育:助力公众营养素养提高
首都保健营养美食学会执行会长王旭峰认为,正确的营养理念是“食物多样、合理膳食、吃动平衡”,摄入五彩斑斓的食物,均衡补充各类营养素。
安利(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公共事务总经理翟明翯表示,安利纽崔莱作为世界保健食品行业的领导品牌,目前在中国遇到的最大制约因素来自公众的营养健康素养较低。因此,提升公众的营养健康素养,引导公众在实现膳食平衡的基础上科学理性地看待和使用膳食补充剂,是实现国家、公众、行业和企业的多赢之举。“2015安利纽崔莱营养中国行”将通过邀请专家、记者以及营养达人,展开“三方头脑风暴”,同时开展“营养大讲堂”邀请权威专家与公众面对面讲营养,传播权威、正确的营养知识,提高公众的抗谣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