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国内化妆品零售额达2049亿元,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化妆品市场之一,但越来越多的人在海外“血拼”,也给这个产业敲响了警钟:如何提高化妆品国货品质,推动海外消费“回流”,已成为当务之急。
上海白领王丹去年12月去了一趟日本,境外药妆店生意的火爆让她印象深刻。从面膜、眼霜到化妆水,常常被中国游客买断货。统计显示,这两年80%的人海淘代购都买过化妆品,尤以中高端品牌为主。
“海外购物热现象说明,中国消费者对化妆品的需求远没有得到满足,这给产品升级提供了发力点。”本土日化龙头上海家化董事长谢文坚说。
统计显示,中国的人均化妆品消费额每年不过35美元,而日韩等发达国家普遍达到200美元以上的水平。凯度消费者指数中国区总经理虞坚表示:“尽管遭遇经济放缓的挑战,中国的化妆品销售增速依然达到整个快消品市场的近3倍。这显示随着中产阶级壮大、消费需求升级,美丽产业还有很大增长空间。”
长期以来,中国的美妆市场一直由外资公司主导。但近年来,本土品牌快速崛起,“逆袭”的势头非常明显。典型者如上海百雀羚,去年“双十一”以1.08亿元拿下天猫美妆品类销售冠军。“百雀羚近几年的增速一直维持在35%左右,2015年市场零售额预计破百亿元。”百雀羚相关负责人表示。
本土企业“逆袭”靠什么?对于品牌的重视是一致选择。放眼国内热门的综艺节目,冠名基本被国产化妆品“包圆”。诸如百雀羚、美加净等经典老品牌,都利用时间沉淀下的群众基础和信任,成功实现“返老还童”,重新回到主流消费人群的视野中。
品牌很重要,但品牌不是唯一。按照业内人士的观点,目前在渠道、营销和推广等方面,本土化妆品品牌已经不输国际同行。但在品质、研发等方面,还得向后者学习。
上海家化副总经理、佰草集品牌负责人黄震表示,现在化妆品网购很火,但开拓电商渠道不是把产品卖出去这么简单。“线上的消费都是有"痕迹"的数据,可以通过数据挖掘,推动企业在产品研发、供应链配套等方面的升级。”
据介绍,目前上海家化已搭建开放式研发平台,引入日本在抗衰老、美白、敏感肌肤护理等领域的先进技术,列出了未来八个季度的产品开发滚动计划表。
国人文化自信的增强,也让本土品牌更有竞争底气。不同于一般的消费品,知名化妆品的背后,都有浓厚的美学和文化印记。虞坚认为:“相比本土化妆品品牌,国际品牌可能在研发上略有优势,但这种技术上的领先比较容易追赶。而反过来,本土品牌对国人肤质和东方审美的了解,是一种长久的优势。”
虽然进步很大,但和外资相比,目前本土品牌还有一些差距。比如,百雀羚网购平均客单价在80元左右,而玉兰油客单价却达到142元。从日韩经验看,本土巨头如资生堂、爱茉莉太平洋等,都占据了本土化妆品市场的主导地位。“只要不是怀着"赚一把就走"的心态,以"百年老店"的精神坚持做品质,把化妆品消费留在国内是可以期待的事情。”虞坚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