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直销行业

国内学术大咖为什么都愿意和无限极合作

时间:2016-08-03 15:04:12  来源:无限极  作者:

  前段时间,小i采访了剑桥无限极研究中心的两位专家,畅聊与无限极的合作,引来了业务伙伴和广大消费者的广泛关注。
  成立24年来,无限极不断实践卓越研发管理模式,不停寻求并保持与国内外科研机构与专家的合作。就国内而言,无限极的科研合作更是遍地开花。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华中科技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等知名院所,都与无限极建立了良好、深入、长期的合作关系。
  为什么这些知名科研院所和学术大咖们都愿意和无限极合作?带着这个问题,小i也对其中的几位专家代表进行了专访。

1470020186144.jpg

  周联,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副院长,中国免疫学会理事,广东省免疫学会副理事长,无限极中草药免疫中心首席研究员,长期从事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以及中药免疫药理及毒理研究,与无限极合作的重点方向为中草药免疫研究。

7.jpg

  丁侃,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草药多糖结构、功能、吸收机制研究领域专家,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无限极中草药多糖联合实验室首席研究员。与无限极合作的重点方向为新功能方向中草药多糖筛选及其活性机制研究。

8.jpg

  杨祥良,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国家纳米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华中科技大学无限极现代制剂技术联合实验室首席研究员,与无限极合作的重点方向为新型制剂技术研究。

9.jpg

  陈卫,江南大学食品学院食品生物技术研究中心教授,江南大学食品学院院长,国家功能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无限极研发技术顾问。主要从事食品微生物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围绕肠道微生物与人体健康等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与无限极合作的重点方向为调整肠胃功能的健康食品开发。
  小i:各位都是各自学术领域的知名专家,谋求合作的企业应该不少。为什么会选择和无限极合作呢? 
  周联:我和无限极合作了很多年,一直以来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有以下几点原因:首先,无限极对研发的投入力度很大,愿意采用新的科技、方法、理念去对中草药进行研究;其次,无限极的研发态度也很实事求是,实验出来是什么样的结果,就是什么样的结果,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合作下来,我感觉这家公司在做的这些事情不仅仅是为了挣钱,而确实是为了人们的健康在努力,真心实意在产品质量、内涵上下功夫,这让我愿意一直和它合作。
  杨祥良:和无限极的合作源于三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有个学生给我介绍了无限极的一个课题:通过现代分子药理去研究新会陈皮对于体重管理等的影响。这让我非常惊讶,因为很少有企业会去关注这样一个非常前沿、又非常基础的课题,而不是像大部分企业那样,只关注那些马上就能有产品、有成果的事情。这使得我反过头去关注无限极: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企业?它到底有着怎样的文化与理念?随着了解的增多,我们的合作就开始了。

10.jpg

杨祥良教授在无限极研发中心的实验室进行指导

  陈卫:无限极是健康食品领域的一个大企业,发展十分迅速,而且无限极在研发创新方面也做得很好。我们希望寻求一个大的平台、一个负责任的公司,这样的话,就能够更有效地实现科研成果的转化。
  丁侃:最开始接触的时候,我们觉得李锦记是一个百年老字号,在社会上声誉非常好,管理体系也相当规范,因此选择了合作。在合作过程中,觉得这家企业非常务实。对于我们来说,谋求和企业合作,是想要双赢,我们不希望企业和我们合作只是为了利用中科院这个平台进行过度宣传。事实证明,无限极并没有这么做。所以多年以来,我们的合作都很愉快。
  小i:在和无限极合作过程中,有哪些细节是让你们印象最为深刻的?
  周联: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正规”。从签署合同,到后来的合作过程,都能感受到这家公司做事非常严谨,最大程度去避免产权纠纷和利益纠纷,保障合作双方可以共赢,所以在合作过程中我们很放心。
  陈卫:这次我参观了无限极的新研发中心,感受很深。这里的环境、条件甚至比有些大学还要好,说明这家公司非常重视研发,很舍得投入。另外我觉得这个研发中心也体现了公司的一些理念和价值观,比如说精密仪器室,仪器区和监控区是分开的,很好地保护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很有人文关怀;还有包装材料室,墙上挂着用牙膏盖子做出的图画、旁边还放着用废弃物做出的桌椅,这体现了无限极对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视。这些虽然都是细节,但见微知著,我了解到无限极企业文化的核心是“思利及人”,真是名不虚传。

11.jpg

 陈卫教授提到的用牙膏盖子拼出的无限极LOGO图

  小i:合作这么久,从您的角度,如何评价无限极的研发水平?
  周联:我觉得无限极的研发水平越来越高了。第一是人员方面,我最初和无限极合作时,研发部门还没多少人,现在不仅人越来越多,专业背景也越来越广,有学西医的、有学中医的、有学药学的、还有学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的……人才越来越专业,分工也越来越细。第二,在合作中,无限极的主导性也一直在提升,最初可能是由我们专家提供想法为主,但现在更倾向于双方共同研讨,公司的研发人员会主动给我们提要求、提建议,甚至邀请我们参加公司主办的学术交流活动。第三,无限极合作的科研院所也越来越多,比如国内在药物研究领域的“大佬”级单位——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还有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这两年又跟剑桥、斯坦福这样的国际顶尖院校合作,这些都是研发水平提升的体现。

12.jpg

  周联教授指导无限极研发人员做实验

  杨祥良:与其说无限极的研发水平,还不如说无限极的研发模式。对于无限极这么大的企业来说,我们应该看的不仅仅是它自身的研发水平,而更要看它有没有能力去整合各方面的力量为己所用。这并不是有资金就可以办到的,一定有其他的理由。在我看来,首先是因为无限极高素质、高敬业度的研发团队,这支队伍是代表公司去和一流专家进行沟通的,如果无法有效沟通,那就无法合作。第二就是无限极想要做的事情,是大家都认可、都愿意去做的事情。我们合作的内容,都并不仅仅是为了眼前的利益,而真的是一些非常前沿、非常有趣的课题,让我们充满与它合作的动力。
  陈卫:无限极的研发团队非常优秀、非常专业。在沟通的时候,我发现他们虽然是企业的研发人员,但是对一些前沿的资料、观点都非常了解,能够提出很好的想法。不像有些企业的研发人员,专业方面了解不足,我们说什么他们就听什么。

13.jpg

 陈卫教授在接受小i采访

  丁侃:细节能说明一些问题:有一次,我们和无限极联合培养的一个博士后要出站了(编者注:2010年,无限极获批成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可以招收和培养博士后研究人员),在汇报答辩时,无限极的研发人员提出了非常专业的问题。这让我印象非常深刻,一般来说,企业的研发能力比科研院所、大专院校还是弱一些的,但无限极的研发人员能提出类似专家才能提出的问题,说明他们的水平还是不错的。
  小i:科研成果转化造福于民,这也是当今一个难题,您对未来与无限极的合作又有什么样的期待呢?
  杨祥良:近几年,国家出台了很多科技支持政策,高度鼓励科研成果的转化研究,但政策支持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还是需要像无限极这样的大公司来推动。科研单位和企业之间,要建起一个桥梁,我认为这个桥梁可以从企业这头开始建,把市场的需求有效地“翻译”给研究人员听,去实现这种对接。无限极正在做的,就是这样的事情。
  丁侃:目前我国的科研成果转化率并不高,据我所知,大概只有4%左右。我觉得这主要是意识问题。对于很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来说,多数人还是习惯于从事基础研究,对于市场、销售、消费者教育这些环节都并不是很了解。所以,需要企业发挥作用,愿意投入,并多谋求合作,无限极在这方面已经做得很好。未来,我希望无限极能够更加有所担当,在中国健康产业中起到引领作用,不但加强和国内一流的科研机构的合作,更可以拓展到更多的国外知名机构,形成一个真正的良性循环,把我们中国健康产业的民族品牌打造出来!

14.jpg

  丁侃教授在和无限极研发人员探讨产品中的功效成分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养固健中草药溯源之旅成功举办,助力中草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
养固健中草药溯源之旅
罗麦杯·2024中国速度赛马冠军赛(呼和浩特站)圆满举办
罗麦杯·2024中国速度
完美2024上半年度分公司工作会议圆满召开
完美2024上半年度分公
 安发国际2024年年中市场工作会议举行
安发国际2024年年中市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