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一度,中国人将传统药物——比如鸡或蛇的提取液,或是药酒——的各种奇特衍生品视作健康长寿的灵丹妙药。现在,中国消费者将希望寄托在了维生素和蛋白粉上面,由此催生了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膳食补充剂市场。
在日益提升的消费力、逐渐增强的健康意识、生活方式转变以及人口快速老龄化等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补充剂生产厂家正在持续收获相当不错的利润。
2003年非典爆发,随后又有一系列食品安全危机爆出,这些事件进一步提振了保健品的销售额。中国人不仅仅消耗着大量滋补强健的胶囊——他们支付的价格要比在美国市场高得多——甚至还用同样的东西喂食自己的宠物,这让兽医们惊愕不已。
据研究咨询机构Frost & Sullivan的数据,2014年,中国膳食补充剂市场规模约为1000亿元(合160亿美元),较上一年的892亿元增长了12%(美国的这一市场则为250亿美元)。来自中国保健协会的数据更为强劲:2010年至2014年间,这个行业平均年增长率在10%到15%之间,销售额从2600亿元扩张到了4000亿元。
“过去五年中,积极正面的行业环境也推动了这个行业的快速增长,”Frost & Sullivan全球合伙人兼中国区董事总经理尼尔·王(Neil Wang)证实,营养及保健行业目前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计划中的一部分。
中国消费者到底喜爱什么样的现代滋补药呢?据IMS Health发布的最新全国性报告,最受中国消费者欢迎的五大保健品依次是:蛋 白 粉、钙补充剂、排毒药、维生素E和减肥产品。IMS Health的数据并不包括非处方药。
约有七成的中国膳食补充剂购自直销商,其中以安利为首——这家公司拥有一支数量在25万人(大部分为女性)左右的销售代表军团。早在2003年,这一积极的发展态势就将中国变成了安利的最大市场。Frost & Sullivan预计,安利在整个中国市场中占据11%左右的份额、在直销领域则占据20%的份额。
中国官方机构依靠一套繁琐的产品注册程序来对生产或向市场出售的每一种补充剂的质量进行监控。
不过,中国也在慢慢向美国靠拢。在美国,营养补充剂的监管相当松散。
在即将到来的十月,一套全新的自动归档系统将不再监管此前已经多次通过(且成本昂贵的)实验室测试并获得监管审批的原材料和产品。不过,全新进口的补充剂,或是采用新原料制作的产品,将仍需要通过原有的那套流程审批,而这个过程需要至少两年时间才能完成。这意味着,诸如自然之宝(NBTY)、健安喜(GNC Holdings)等寻求推出新产品的国外竞争者将面临更大的阻力。
“国外竞争者所面临的准入门槛仍相当之高。短期对我们这样的国内厂商比较有利。”零售额领先的汤臣倍健公司董事长梁允超如是表示。
通过十多年的注册流程和文书工作,汤臣倍健已经打造了120多个产品,该公司所获得的产品审批数量在行业中仅次于国有中药制造商北京同仁堂。
将于今年十月生效的新食品安全法将通过收紧注册规则、对中国食品供应链进行产品监管及管理等手段,帮助纠正中国颇为不堪的食品安全记录。
食品及标签的来源将可以进行追溯、违规行为将得到惩罚,罚款数额上限将达到涉事产品或服务价格的十倍;零售商将被要求对供应商进行尽职调查;有添加非法添加物和夸大或虚假宣传产品功效的中小型厂家将被受到管束。这些措施将使知名品牌领导者和消费者受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