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圣诞节,“丁香医生”的一篇《百亿保健帝国权健,和它阴影下的中国家庭》的文章,将这个备受争议的保健品公司推向风口浪尖的同时,也将一个庞大而又似乎远去的行业重新拉回了公众的视野。
据中国保健协会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保健品生产行业的企业2500多家,产品批文1.5万多个,市场上的保健产品超过5000个。
“保健品市场乱象可谓此起彼伏,商家的套路防不胜防。”全国政协委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律协副会长潘晓燕在驻地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痛心地感叹,多少老人把一辈子的积蓄都砸在了保健产品上,但不少保健品非但不保健,还蜕变成健康的“杀手”。
根据权威数据统计,目前我国每年保健品的销售额约2000亿元,其中老年人消费超过50%,超过65%的老年人使用过保健品。在保健品获得渠道中,有近66%的老年人因公司推销、广告宣传而购买保健品。根据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2017年十大消费维权舆情热点”,老年保健品成为十大消费维权热点之首。
今年,潘晓燕委员强烈呼吁,国家应单独对保健品进行立法,明确规定保健品的范围和种类,保健品既包括保健食品,还包括保健药品、保健化妆品及用品等。对保健品的备案、生产、广告和监管等方面进行系统规范,解决保健品管理的法律依据问题。
现有法律侧重保健食品
潘晓燕委员告诉记者,我国现有法律法规较侧重于保健食品。然而,保健品市场的发展已经不限于食品。由于保健品概念不明确,监管部门在发现保健品的生产、经营企业违法或品种不符合质量要求时,不能依法查处。
从权健事件中可以看出,权健公司还在推销保健用品,如天价鞋垫、负离子卫生巾和火疗,在各种话术的包装下,被权健引为“神药”。这些除保健食品以外的用品,显然也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的规范。
此外,保健品市场存在的各种乱象某种程度与监管的缺失密不可分。
潘晓燕说,近年来,因老年人购买保健品上当受骗的案例及事件频发,各地从事“养老保健”的企业逐年递增。尽管国家监管部门采取了通报各地整治食品非法传销经验,多次发文对保健食品广告虚假宣传进行点名等措施,但保健品市场出现坑害老年人的现象却愈演愈烈。
提高老年人自我保护意识
送米送油、免费体检、聊天套近乎……随着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多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保健意识日益增强,市场上的部分保健品商家开始把目标锁定老年群体。
潘晓燕分析说,保健品商家抓住老年人渴望健康、恐惧疾病的心理和情感孤独的实际,以情感关怀,通过以会议营销、在小区、社区开展活动,以许诺送礼品、送旅游、促销活动来进一步诱骗老年人。
“向老年人宣传和销售假冒伪劣食品、保健食品、保健用品等,骗取老年人的钱财。正是因为在选购保健品时,老年消费者过于迷信功效,从而降低了对产品成分规格和质量的防范意识,不法厂商才趁虚而入。”潘晓燕说。
健全市场监督管理机制
“要根治保健品市场乱象,必须建立健全多部门联合监管督查综合监管机制。”潘晓燕建议,应当强化联合执法,依法开展监督抽检,加大广告监测力度,特别要重点惩治保健品销售中的欺诈和虚假宣传行为,加大各类保健品违法广告惩处力度,对违法违规的保健品销售行为坚决予以取缔,全面规范保健品市场。
同时,市场监管部门应成立专门工作组,经常性地对宾馆、酒店、旅游景区、会展场馆、社区、居民小区、餐饮服务企业、休闲娱乐等重点场所开展全覆盖的摸底排查,及时掌握了解保健食品营销中存在的新方式、新手段,对于保健品及广告宣传中存在的虚假、夸大、欺诈等市场乱象依法整治并重拳打击。涉嫌违法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
此外,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老年人防范意识也非常重要。潘晓燕建议,各地可以成立指导老年人投资消费的专委会,并在老年健康护理、保健休闲、体育锻炼、科学养生、法律咨询等方面为老年人做出正确引导,提高老年人识别“三无”产品的能力。进一步丰富老年人精神生活,增加社区老年人的交流活动,以减少不良商家利用老年人情感孤单的心理实施欺骗的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