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直销行业

观察|保健品乱象不能光“打”不“教”

时间:2019-02-14 11:59:27  来源:红网  作者:孔德淇

  今年央视春晚小品《“儿子”来了》赚足人气,小品讽刺了当下老年保健品的各类骗局。不法分子利用养生讲座、情感渗透、饥渴营销等手段,加上让人云里雾里的“科技感”,专门欺骗老年人以高额、巨额钱财购买养生器材、保健食品等,吸收款项,牟取暴利。

  保健品市场乱象层出不穷。去年年底,微信公众号“丁香医生”一篇题为《百亿保健帝国权健,和它阴影下的中国家庭》的文章,把权健公司推向风口浪尖,引发公众对权健理疗店和权健保健品店的质疑,以及对保健品市场的反思。随着更多劣行被披露,规模庞大的权健公司涉嫌虚假宣传被立案调查。

  在该问题上,我国民事立法已趋于完备,认定和执行较为明确,若组织带有传销、集资成分,可能涉及组织传销罪、集资诈骗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等罪名。然而,为何保健品市场乱象依然屡禁不止,老年人仍易在购买保健品方面上当受骗?

  仔细辨别,保健品骗局万变不离其宗,主要通过三个方面对社会产生影响。

  一是集体洗脑。保健品企业往往通过线下网络,以开会、上课等特定场景对特定人群进行封闭式洗脑。很多疾病在现代医学上暂时无解,但出于对生命的依恋,很多人都希望寻找一种又快又好的自我拯救方式。这些养生保健内容弹性极大,号称能治多种病症,监管存在灰色地带,有关部门难以准确发现。

  二是以食品取代医疗,大打擦边球。保健品企业通过销售产品、收取年费、线下服务等方式,对特定群体提供持续的类医疗保健服务。这一点依赖于消费者配合。机构不会声称在治病,而是让使用者感觉自己在接受治疗,甚至感到相关产品或服务较医院更人性化,成本更低廉。

  三是让老年人成为企业的同僚。只要他们认同了企业,就会完全掉入企业设计好的价值体系里,甚至和家人保持距离。这时候,很多人根本听不进旁人提醒,只会无止境将养老金投入到购买保健品上,至此再无回头路可走。

  大部分保健品不能治病,但也吃不死人,因而相关企业承担的风险较低。何况这些企业擅长在灰色地带操作,给有关部门监管带来较大挑战。单纯从任何一个部门的角度来看,这些企业可能都达不到重罚程度,即使被查处取缔,也可以换个招牌,重新注册。只要公众的意识依旧,疑难杂症将无法根除,保健品企业也就永远存活下去。

  整治保健品行业乱象,不能光靠打击,归根结底还应持续提高民众尤其是老年人的科学素养。相对来说,老年人接触社会最新信息途径单一,接受程度较低。应该多普及老年健康和医学常识,帮助老年人树立科学观念,正确认识保健品的功效,减少对保健品的盲目依赖。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养固健中草药溯源之旅成功举办,助力中草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
养固健中草药溯源之旅
罗麦杯·2024中国速度赛马冠军赛(呼和浩特站)圆满举办
罗麦杯·2024中国速度
完美2024上半年度分公司工作会议圆满召开
完美2024上半年度分公
 安发国际2024年年中市场工作会议举行
安发国际2024年年中市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