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0日,市场监管总局召开联合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媒体通气会。据不完全统计,百日行动开展以来,各地立案300余起,案值4500余万元。从立案及案件查办情况来看,“保健”市场违法主体采取的会议销售等营销模式,有向传销发展的趋势。
1月8日,市场监管总局、工信部、公安部等13个部门联合在全国开展为期100天的“保健”市场乱象整治行动,截至目前清理虚假网络信息300余条,整改和关闭网站、APP、公众号等130余个。会议公布了14个典型案例,涉及利用会议销售等模式进行虚假宣传、直销企业经销商进行传销等多个违法行为。
从各地立案及案件查办情况来看,违法主体大多利用健康讲座、免费义诊、会销等形式,对普通商品宣称有“保健”功能、疾病预防或者治疗功能等。多数违法主体“套路深”、反调查能力强,如利用执法人员上班前(早上5点到8点)进行会销,地点隐蔽,虚假宣传多为口头,违法行为证据难以确定。此外,会销等模式有向传销发展的趋势,会销过程存在聚众洗脑、发展会员下线、虚假销售敛财等特征,虽然表面上有商品销售行为,但是商品价值很低或者商品只是规避法律的幌子。
接下来,市场监管等部门将进一步关注容易发生“保健”商品推销活动的社区、公园、广场等区域,以老年、病弱群体的“保健”类店铺作为重点,引入“吹哨人”制度和举报奖励机制,破解会销等营销方式的隐蔽性,重点查处对商品的成分、性能、功能等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广告宣传行为。对聚众销售中假借销售“保健”用品,实为发展下线的传销犯罪行为,做好部门联动,依法移送公安机关。(光明融媒记者陈海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