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关于核查直销企业以合作形式变相转让直销经营许可问题的通知》(下称:《通知》)引起直销行业的普遍关注。特别注意的是,《通知》中强调,近期部分直销企业通过挂靠、转让股权、相互交叉持股等多种方式与其他企业合作,涉嫌变相转让直销经营许可证。为进一步规范直销市场,要求各省级市场监管部门对注册地在本省(区、市)的直销企业予以核查。
那么,究竟什么是挂靠呢?挂靠行为有何危害呢?如何缓解挂靠现象呢?对于挂靠方,我国法律没有明确的规定,按照百度百科对于挂靠经营的解释可知,挂靠经营是指企业、合伙组织、个体户或者自然人与另外的一个经营主体达成挂靠协议,然后挂靠的企业、合伙组织、个体户或者自然人使用被挂靠的经营主体的名义对外从事经营活动,被挂靠方提供资质、技术、管理等方面的服务并定期向挂靠方收取一定管理费用的经营方式。换言之就是,挂靠方是利用直销企业的名义进行自己的商业活动经营的过程。
01
“寻租挂靠”问题从暗流变为主流
近年来,没有直销牌照的企业、团队(如经销商等)“借”直销企业的牌照来获得“合法”运营资格的现象较普遍。这是因为直销牌照作为直销企业在中国市场通行的“身份证”,是直销企业能够合法展开直销业务和运营活动的合格证明。依照《直销管理条例》规定,直销牌照是企业能否开展合法直销业务的一个通行证,也是直销员开启正规直销事业大门的一把钥匙。
但自“权健事件”之后,2019年商务部就对申请直销牌照的唯一渠道按下了暂停键。那么,究竟是什么让“寻租挂靠”这种见不得人的事情变为如今可以公开炫耀的资本呢?显然是难以抗拒的利益。
此外,还有我国法规规定的行政处罚金额较低,也成为部分追求高额业绩的直销公司在权衡利弊时,选择铤而走险。《直销管理条例》第四十一条也规定,由市场监管部门责令改正,处3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的罚款。显然,目前的法规仍需要修改或完善。
还值得注意的是,不少打着直销公司战略合作伙伴的消息也数见不鲜,甚至毫不避讳,而这些跟直销公司有战略合作的群体中不乏有曾被地方市场监督管理局因涉嫌传销被处罚过的企业,甚至还有部分市场领导人存在案底。不少反传人士也揭露,部分直销公司甚至直接聘用传销人员担任高管并公开包装宣传,也有业内人士表示,“出租”直销牌照也成为业绩较差的直销公司最后的“救命稻草”。
那么,挂靠行为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呢?为何越来越多的直销企业趋之若鹜呢?我们需要一分为二的看待。首先,挂靠行为对于直销企业来讲会短期获得较高的业绩,风险比较好控制。但是挂靠行为对于直销企业内部团队市场会产生不公平竞争,往往挂靠的团队有自身的产品以及不同的奖金制度,团队不好统一管理;其次,挂靠行为会一定程度上损害直销企业口碑等。
02
重启直销牌照申请窗口
或能减少寻租现象
“权健事件”之前,诸多对于直销行业感兴趣的企业可以通过严格的申牌程序以及等待就能获得直销经营许可证,但是如今直销牌照无法申请了,就会存在部分企业或明或暗地操作起“牌照生意”,为我国直销行业的健康发展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埋下了许多“地雷”。特别是2019年4月,商务部市场秩序司曾下发通知,要求地方商务厅(局)动员本地内资申牌企业主动撤回直销申请,取回已缴纳保证金。
如今,距离暂停直销牌照申请已经有3年,直销行业似乎形成了一道围墙,里面的人犹豫该不该出去,外边的人绞尽脑汁借关系想进去,例如雅芳主动退出中国直销行业,目前正式从商务部直销管理系统撤销直销牌照信息;而上海交大昂立股份有限公司则无奈宣布全资子公司生命科技终止直销牌照的申请。
总而言之,长期不发直销牌照对一个行业的社会评价是重大打击,必然会出现借、卖、假合作等现象,因此,改变寻租挂靠的现象或许只有重启直销牌照申请窗口。
03
网络舆情成为直销企业风险的预警灯
此次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发布的《通知》中多次提到了“舆情”,甚至提到了“研判化解风险隐患”,不难看出,对于网络舆情的分析已然成为市场监管的重要手段。对于以往部分直销企业忽略网络舆情的存在,甚至不假思索就发布声明辟谣甩锅来看,市场监管局对于舆情的态度更为审慎。
如今,网络安全监管越来越趋向于公正透明,真正的造谣者也必然会越来越少,或许新闻报道会存在时效性的偏差,但绝不会是空穴来风。因此,聘用专业的网络舆情分析师,风险分析师等专业人士对于网络舆情进行预警以及研判成为未来直销企业风控的必修课,也希望直销企业慎看网络舆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