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业界焦点

哈药与汤臣倍健 保健品不保险

时间:2020-07-03 15:57:24  来源:投中网  作者:

  这些年逐渐淡出人们视线的哈药集团,在这两天突然又重回舆论焦点。但这次并不是好消息。
  
  近日,哈药集团收购的全球最大的保健品公司GNC(美国健安喜控股有限公司)宣告破产重组,计划关闭800-1200家门店。作为其背后的最大单一股东,哈药或巨亏20亿元。

  哈药这些年经历了什么?当初又为何会选择收购GNC?像哈药一样,近年来有不少国内企业选择收购国外保健品品牌,这真的是件好生意吗?

  哈药“踩雷”是否早有预兆

  近日,哈药集团发布公告称,公司近期关注到GNC出现了业绩下滑情况,由于新冠疫情仍在持续进行中,不排除GNC未来仍存在经营业绩继续下滑的可能性,这可能会导致GNC的现金流受到较大影响。此外,GNC还面临着偿还债务的较大压力。

  GNC已于近日申请破产重整。不过破产重组并不是破产,公司仍然保持正常经营。目前GNC将通过两个方案实施重整,独立重整计划和出售计划同时推进。GNC表示过去几年一直承受财务压力,新冠肺炎疫情使经营环境恶化。

  此事将会对哈药的净资产和净利润产生重大影响,若GNC可转换优先股20.49亿元部分或全部无法收回,将冲减留存收益;若累计1.71亿元的应收股利部分或全部无法收回,将计入当期损益。

  消息影响下,哈药股份股价下跌趋势严重,7月1日收报3.08元/股。事情为什么会发展到这步呢?

  1993年,作为国内第一家上市的药企哈药股份,控股股东为哈药集团有限公司,一时间风光无两。公司主营涵盖抗生素、非处方药及保健品、传统与现代中药、生物医药及医药商业等业务板块。公司旗下拥有哈药六厂、哈药人民同泰(上市公司)等分子公司。90后儿时经常听的广告词“新盖中盖高钙片,它含钙高,一片顶过去5片”就是哈药六厂的产品。

  作为一代“网红”公司,哈药后续的发展却有些让人意外。2013年后,哈药的经营情况一直不尽如人意,公司营收节节下滑。

1.JPG

  在这种业绩颓势之下,哈药开始了“自救”之路。收购GNC股权,是其选择的缓解自身困境的重要举措之一。但是这步棋似乎走的并不好。

  GNC最早可以追溯到1935年,前身是一家小型保健品商店Lackzoom,1960年更名为General Nutrition Centers。是一家拥有近百年历史的专业保健品零售商,也是美国最知名的保健品品牌之一。

  但是近年来GNC的经营状况并不好,2016年-2017年公司分别亏损19.86亿元和9.73亿元。虽然2018年盈利了,但是2019年又再次亏损。

2.JPG

  在这种情况下,2018年哈药集团还是与GNC签订了《证券购买协议》,认为GNC可以丰富公司产品线,带来协同效应。截至2019年2月,哈药共分三次斥资3亿美元收购GNC 40.1%股权,成为其最大单一股东。对于为何会选择购买GNC的优先股,哈药表示由于优先股股息稳定,公司可以在参与GNC经营的同时获取固定收益。此外,专业人士表示哈药购买GNC优先股并无不妥,如果公司经营好的话,哈药可以通过转股获取控制权。

  但是值得质疑的是,当初双方签订购买协议的核心内容中包含这三条:哈药股份按季度取得优先股股利,股息率为年化 6.5%;优先股可在发行后任意时点转为普通股,初步转股价格5.35美元/股;哈药股份有权在公司发生根本性变化时,要求GNC赎回全部或部分可转优先股或要求转换为普通股。但是为何哈药股份到现在依旧未要求GNC赎回呢?而且早在去年,GNC再次出现超2亿元的大额亏损时,公司风控应该及时做出反应,为何当时就没能及时止损,采取系列风控措施?

  汤臣倍健“躺枪”,国内企业热衷购买海外保健品牌

  GNC破产消息一出,同样收购海外保健品资产的汤臣倍健“躺枪”。6月29日公司股价跌停,市值蒸发35亿元。不过,罪过也并不在GNC,汤臣倍健本身的收购情况也让人担忧。

  2010年汤臣倍健上市之后,业绩亮眼。2010年-2018年公司营收增速总体表现乐观,从3.46亿元增至43.51亿元;归母净利也表现良好,从0.92亿元增至10.02亿元。不过公司的盈利能力在2014年后总体上却是呈现下滑趋势。

3.JPG

  2018年8月,汤臣倍健斥以超34倍溢价完成收购Life-space Group Pty Ltd(简称“LSG”)。LSG成立于2012年,是澳洲知名益生菌品牌,旗下品牌主要为Life-Space,产品覆盖全年龄段人群。

  不过,刚被收购的LSG就遭遇了2019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电子商务法》,导致了LSG的业绩受到较大冲击,业绩未能达到预期。2019年,汤臣倍健也遭遇了自己上市十年来的首次亏损,LSG则是此次亏损的元凶。

  尽管如此,也未能阻止汤臣倍健对LSG的“宠爱”。近日,刚从亏损泥潭中脱身的汤臣倍健又发布公告,计划向不超过35名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36.08亿元,用于澳洲、珠海等生产基地的项目建设。

  也由此可见,国内企业对海外保健品牌的信心和喜爱。

  不知从何时起,很多家庭桌子上都会摆放一些“洋品牌”的保健品,大家出国旅游也会把国外一些保健品品牌当做礼品送给亲朋好友。很大原因在于前期国产保健品的行业乱象,极大消耗了大众对国产品牌的信心,虽然目前政策正在不断规范行业发展,但是行业阵痛仍将持续一段时间。面对国产品牌的无从下手,消费者自然把目光转去了海外。

  为了顺应消费者的需求,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吸收海外品牌。比如新希望、澳优、鼎晖投资等都在前赴后继的奔赴收购海外保健品的市场。连备受国人追捧的澳洲保健品巨头Swisse也被合生元100%收购,变成了中国企业;玉米油行业的头部品牌西王食品也没有抵抗住保健品行业带来的诱惑,斥资7.3亿美金收购了北美运动营养保健品公司Kerr100%股权。这些也仅是中国企业并购海外保健品品牌的一小部分。

  但是并购之后,中国企业与进口品牌的合作是否顺利?是否都是未来可期?业内人士表示虽然一些海外并购能够给企业带来不错的经济效益,但是风险依旧存在,比如整合过程中面临的团队、资源、法律等各方面的风险,还有企业本身在中国是否有很强的成长性等。所以,海外收购结果并不都很美好,“走出去”还需谨慎。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养固健中草药溯源之旅成功举办,助力中草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
养固健中草药溯源之旅
罗麦杯·2024中国速度赛马冠军赛(呼和浩特站)圆满举办
罗麦杯·2024中国速度
完美2024上半年度分公司工作会议圆满召开
完美2024上半年度分公
 安发国际2024年年中市场工作会议举行
安发国际2024年年中市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