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治友德公司全球健康推广顾问、国医大师张大宁教授认为,中医学的“养生”是一种升华的理念,即“颐养生命”,不仅是“防治疾病的发生和保健身体”,而是通过饮食、心理、药物、器械等各种方法,来提高人的形体素质、心理素质、适应社会的素质以及道德品质的素质,全方位地提升健康素养和生命质量,达到身心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
张大宁大师指出,肾是人体生命之本,几乎涉及人体生命活动的各个内容,与五脏六腑、四肢百骸都有着直接或间接关系,为脏腑阴阳之本,生命之源。因此注重肾保健,对于养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篇,张大宁大师将从科学饮食的角度,正确地调节饮食结构,以便合理地摄取营养,以补养肾中精气,增进健康、提升免疫、强壮身体、预防疾病,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一、控制脂肪和胆固醇摄入量
胆固醇是动物脂肪中一类脂肪物质,在体内可转化成各种类固醇物质,如胆汁、类固醇激素和维生素D3,它与磷脂和蛋白结合,构成细胞的膜结构存在于细胞表面和内部;胆固醇还是神经髓鞘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见胆固醇的生理功能是十分重要的。
但是过量地摄入脂肪、胆固醇,如肥肉、蛋黄等,可促使血管粥样硬化,不仅可造成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等,间接影响肾脏,而且还可使肾动脉硬化,直接损及肾脏。一般地说,以体重60kg的人计算,每天进食脂肪类食物总量应维持在50-60g。进食的脂肪类食物应以不饱和脂肪酸(如鱼类等)为最佳选择。
二、摄入充足但要适量的蛋白质
蛋白质是生命的基础,是人体内极为重要的营养物质,是人体内生物合成的主要原材料。食物中的蛋白质对人体正常代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现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优质蛋白摄入量大大提高,各种鱼肉、蛋奶丰富充足,过多地摄入蛋白,势必加重肾脏负担,影响肾健康。所以我们叫“注意摄入充足但要适量的蛋白质”。为了防止大量动物蛋白摄入而导致糖尿病等“富贵病”,也要多吃一些豆类蛋白。豆类素有“素肉”之美称,蛋白质质量与动物蛋白并不相差很远,却不含有动物性食物普遍存在的胆固醇,是比较理想的蛋白来源。
三、注意高嘌呤食物的摄入
我们知道,血清尿酸含量与食物内嘌呤含量成正比,高嘌呤食物对体内尿酸浓度有显著影响,而高尿酸血症则是导致痛风及肾病的重要原因。
动物内脏、海鲜、肉汤、啤酒等嘌呤含量非常高,也包括大部分鱼类、贝类、肉食及禽类;蔬菜中以芦笋、菜花、四季豆、菜豆、菠菜、蘑菇、花生等含量较多。而奶、蛋、米及面制品和其他大部分蔬菜则嘌呤含量较低。一般蔬菜水果多属碱性食物,可以使体液pH值升高,防止尿酸结晶形成和促使其溶解,增加尿酸的排出量,防止形成结石或已形成的结石溶解。不少蔬菜水果中含有少量的钾可以促进肾脏排出尿酸,减少尿盐沉积。此外,血尿酸与体重指数呈正相关,高尿酸者应节制每日的进食量、总热量,以正常人的80%为妥,严禁暴饮暴食。
四、注意盐的摄入
钠的代谢是人体代谢中的重要内容,但饮食过咸,会使钠离子在人体内积累过剩,引起血管收缩,致使血压升高,造成脑血管障碍。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人每天食盐用量一般不应超过6g为宜,但我国华北地区盐的摄入量每日可达15g,东北地区甚至可达20g之多,大大超过正常的食盐摄入量,很易出现高血压和肾脏疾病。有人统计心脑血管疾病的病死率北方高于南方,可能和饮食摄盐量过高有关。
五、注意多饮水
水是人体重要组成部分,人体重约60%是体液。新陈代谢中绝大部分生化反应是以水为媒介的,许多营养是水溶性的,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发挥其生理功能。水又是代谢作用的产物之一,有利于人体热量散发与保持体温,使人体能够适应寒冷的气候和酷热的天气,能够从事大运动量的活动。水还是人体各器官组织之间的润滑剂,可减少运动时摩擦对身体造成的伤害。由此可见水对人体的生理作用是极其重要的,是人体重要的不可缺少的物质。
当水分减少时,原生质即由溶胶状态转为凝胶状态,致使活力减弱。一个正常的人,要注意多饮水,多排尿,以促进人体新陈代谢,保护肾脏乃至人体。一天至少要饮2000~3000ml水,当然,肾脏出现疾病时其饮水量如何掌握,则需要视情况而定了。
【小贴士】:张大宁大师指出,冬虫夏草、灵芝等中医传统药材可补肾益肾,对于提升身体免疫力有较好的作用。虫草也好,虫草菌丝体、其他虫草属药用虫草也好,都是补肾益肺的,不热不燥,阴阳并补,偏于平性,普遍适用于普通人群。灵芝性甘平,入五脏,调气血,和阴阳,平补五脏,扶助正气,与其他药比,“诸药为各病之药,灵芝为百病之药”。虫草、灵芝等相关的产品可“辅助正气”,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和治友德口服液
和治友德醋蛋液饮料
国医大师 张大宁
中医肾病学奠基人
中央文史馆馆员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共政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改革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中医肾病学国家授衔专家
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会长
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
全国中医肾病学会主任委员
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名誉院长、首席专家
天津市中医药学会会长
“张大宁星”命名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