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据地歌网独家消息,酒类电商头牌1919上海门店关闭进行时,门店关闭数量为20家,线下关闭门店的线上店铺亦将在今晚(11日)下线。值得注意的是,1919此次门店关张的动作并不局限于上海地区,而是在全国推进。
不过,1919官方对此事则给出了相反的说词。其否认了门店关张的消息,表示说目前1919的门店关闭是正常的业务调整。在所调整的门店中,有的是加盟转直营,或将会进行合并;而有的或将会进行相应的迁址等。另外,1919还表示,门店调整会根据诸如月度、季度经营情况,人效、坪效等考核指标推进。
至于所调整门店的工作人员去向如何,是否裁员,有怎样的赔偿计划等这些问题。目前,1919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复。
整体来看,作为阿里“王牌”的1919关店正在进行中。
回顾年前,1919的主要基调是疯狂的扩张,而到了年底,它的关键词则停留在了调整优化上。实际上,此次1919的门店调整计划,在情理之中,也没跳出意料之外。
数字化王牌
为何1919突然关店?
对于垂直电商而言,这两年来日子并不好过。它们中死的死,残的残,卖身的卖身,也有的甚至下场当起了主导方进行自救。对于酒类电商同样如此。2017年,酒仙网、网酒网从新三板黯然退市,2018年初网酒网风雨飘摇,酒类电商赛道也黯淡无光。相较而言,1919算是行业中做得最好的一个。
实际上,创立于2006年的1919,刚开始的时候扮演的也是传统经销商的角色。当时它借鉴苏宁、国美的模式,大批量地开设门店。
后来,1919转型,选择了一条“互联网化”的道路。它在酒企中最早做线上接单,线下送单,一般是消费者打电话进行预订,工作人员在一台电脑上查会员的等级,确定价格,而又在另外一台电脑上查库存和人工匹配。这是1919线上线下的早期版。
2012年,1919的创始人兼董事长杨陵江正式把1919定位为B2C的电商平台。到2014年底,酒类电商概念刚刚兴起,大家还在讨论1919与酒仙网谁更能代表酒业O2O的方向。杨陵江已经带着团队探索供应链管理系统,左边连接供应商,右边连接门店、仓库。
去年10月,阿里巴巴20亿元战略投资1919,持股约29%,成为第二大股东。随着阿里入场,1919在打通“线上线下”的路径中多了资本以及其他的助力。
由于场景的贴合,1919的新零售改造相对比较顺畅。
无论是1919的吃喝APP,还是天猫、饿了么等所有的线上订单都回归到线下门店,同时1919的线下门店也升级为前置仓,店员变成配送员,1919的门店覆盖全国600多个城市。1919告诉地歌网,目前1919线上的订单占比达55%,换言之,这些线上订单都能够做到19分钟内送达。显然,这部分用户是可以做到数据化的。
同时,1919和阿里零售通合作,所有的终端订货都可以从零售通下单,订单直接到酒厂,然后经过阿里的配送体系到终端,这里就能够实现货的数据化。
1919创造了酒饮新零售的标杆,也成为了阿里新零售的一张“王牌”。
对于1919而言,线上线下O2O的变革似乎也成为一根救命稻草。然而,O2O的根本依然是在于用户。门店自然也就成为了获取用户的抓手。门店的覆盖能力也就直接决定了其抓取用户的能力。
用阿里的话说,就是对“人货场”的改造。
当然,线下零售载体,同时还承担了仓、店等功能。1919本来就具备有线下门店的优势。毋庸置疑,其和阿里合作之后,更是要在门店覆盖上发力。
这也就不难理解,1919在年前的门店扩张策略了。
“稳”字诀
借助新零售的东风,以及1919在线下门店得天独厚的优势,1919趁热打铁,欲通过“打通线上线下”的新零售思路在寒冬中突围。
在弹药充足的情况下,1919便着手推进了更大胆的门店扩张计划。1919的创始人兼董事长杨陵江表示,1919的目标是,拿20亿的资金开设1500家门店,力争在2023年实现千亿GMV目标,并在不断地扩张中,实现全国开3万家门店的规模。
今年2月,1919启动大规模的招商计划,其1919酒类直供店、1919隔壁仓库店、熊猫开店等三大数字化门店悉数登场亮相。
其中,在1200家1919酒类直供店的基础上,2019年要新开设1400家。而1919隔壁仓库店在全国开设近400家,2019年规划门店数量3000家,覆盖全国2851个区县的90%以上。此外,熊猫开店计划在2019年-2021年三年规划建设1000家实体店,2019年目标为200家。1000家新增门店中,线下CBD店将实现一、二线城市“一区一店”共计100家,核心商圈店890家,一线口岸城市国际机场店10家。
根据官方数据显示,目前,1919的线下门店已经突破1800家,B端业务覆盖超过25个终端。显然,今年1919的门店扩张计划不及预期。在这样的态势下,它还降速进行了调整。
实际上,线上线下的新零售,究其根本还是实物电商那一套。
不难发现,通过分拆,新零售成本由这么几大块组成:
线上成本(大数据选址、新零售人才培养成本等);
线下成本(店面运营、供应链等零售成本);
拉新成本(补贴、大促等成本);
即时物流配送成本;
......
显然,对于电商平台而言,规模效应一旦出现,线上成本、拉新成本、物流配送成本这些可变成本而言,一定程度上可控性比较强。但是门店租金、员工工资等固定成本则是烧钱的大头。
对于1919而言,即使有阿里的大腿可以抱,重模式的门店扩张,烧钱则无疑了。
据1919最新财报(2019Q3)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1919电商业务GMV达到43.3亿元,营收达38.5亿,同比增长超30%,日均订单超40000单,其中1919吃喝APP平台入驻商家接近800家。
不过,报告同样显示,在前三季度1919亏损超3623万元,同比跌幅近一倍。1919又交出了一份亏损的成绩单。
根据中报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1919负债率也是大幅上扬,负债总额从上年同期的32.16亿增长到44.54亿元,同比增加38.48%;资产负债率达到71.70%。不仅如此,在现金流指标上,1919今年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0.01亿元,较上年同期净流出增加8.58亿元,数据暴增601.76%。
1919经营现金流连续为负,且现金流大幅飙升,1919入不敷出的状态不言而喻。在三季报中,1919的经营状况并没有显著的改观。
互联网企业的本质是规模制胜,亏损实际上并不可怕,战略性亏损是没有问题的。不过,“计划内”亏损的前提是需要有足够的弹药支撑。
实际上,在新零售这一声势浩荡的“时代工程”中,入局者中面临死亡的不在少数。近的有生鲜电商吉及鲜被曝裁员、关仓、创始人离职,以及我厨官网和APP的停服,妙生活关闭所有门店,呆萝卜门店数量骤减等。远的有,被称为新零售标杆的盒马鲜生失速关店,小象生鲜、7Fresh等也面临同样的问题。
对于1919而言,这些都是“前人”们发出的警示:在新零售的路上已经尸横遍野。
此次,1919门店关闭的动作,是处于对经营状态的考虑还是有其他的原因,地歌网将会对其保持关注。
寒冬之下,1919采取“稳”字诀,降速调整,也是一种警惕的表现。 |